法定退休年龄
特别申明:律途百科词条和实务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了解和讨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信息的参考,不可作为法律意见。
词条释义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退出工作岗位的年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在2025年1月1日之前,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相关规定,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在2025年1月1日之后,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也就是说,在改革之后,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3周岁,女干部(管理岗或专业技术岗)年满58周岁,女工人(非管理岗或非专业技术岗)年满55周岁。
另外,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时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可弹性延迟退休。2024年12月31日前已经达到原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适用弹性退休制度。比如:“ 某男职工,1972年9月出生,《决定》实施后法定退休年龄为62周岁,若满足最低缴费年限,那么可以在60周岁至62周岁之间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若该职工没有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2周岁时,可以退休;如果所在单位与其协商一致,还可以在62周岁至65周岁之间弹性延迟退休。”
释义来源
-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第一条
- 《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第一条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24〕94号】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答记者问